台湾民主---选举只剩骂、吹、吓三部曲
本帖最后由 峮树 于 2014-11-21 15:36 编辑20年前,在那场台湾史上首次公职参选人电视辩论中,竞选台北市长的赵少康高呼「这是场攸关中华民国存亡的选战」。后来陈水扁胜选市长,再后来陈水扁胜选总统,除了问过一句「中华民国是啥米碗糕」(注:闽南语,什么玩意。),中华民国这旗号都还在岛上挂着。今年2月,王郁琦还在南京说:「中华民国已经103岁了。」言犹在耳,9个月后郝伯村却说:若连胜文败选,「中华民国就亡了」。
20年来,台湾的「选举胜负决定中华民国存亡论」,使人思考两个问题:一是中华民国国体为何如此脆弱?西方搞票决政治的国家都如此不堪一击吗?二是台湾选举体制和文化又何以这般无所不堪?
有人常以台湾选举文化的「无所不能」向外示骄,说这是台湾的民主成就云云。其实有节制的优点才是优点,懂礼数的民主才是民主,正如「过犹不及」。邯郸学步可悲的是,既学不来别人的长处,又失去本来的优势;甚至把别人的短处拿来结合自身的缺点,无限膨胀,选举语言只剩下骂、吹、吓三部曲,这恐怕不是台湾民主的骄傲,遑论与民生需求渐行渐远的民主虚胖了。
不少人相信选举民主是「普世价值」,但本世纪以来从北非到中亚国家的政治灾难,证明普世论行不通。欧美国家有识者自金融风暴以来的反省和呼吁,如福山在其新著中修正过去历史终结于西方民主的警世钟,足以让世人自觉民主的本身就该民主一点。至少可以认识到,民主是一种现代人对于生存资源配置的进步方法和称谓,但它是有限的、非万能的,而且会根据各地不同的资源条件而有不同的内容。
欧美国家的发展史说明:先有民族国家,才有民主宪政。只是他们自己发达以后,用自由主义为包装,去阻却后发国家的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,以维持自己的领先地位。亚非拉的民主与专制二元对立论,即为其例;颜色革命遍地开花,紧随其后。
《中国时报》社论呼吁:「两岸民主竞赛应从中华文化出发!」人们看到20年来的两岸消长,两岸民主竞赛毋宁谓是中西方文明在中国的民主比较。这有点像20年来的台湾教改,一只迷信西方模式的「看得见的手」不断膨胀大家的想像,不顾实情自寻绝路的恶果。钱穆看出西方模式对于无限民主与有限资源导致的矛盾危机:「因误认政治仅一权力,而非代表人类之德性与道义,乃有此病。此诚西方政治一致命伤,无可医疗。 」
如果认为民主可以由中华文化出发,那么中华文化宜如何看待与解决前述一体两面的问题?「古为今用」、「洋为中用」等批判继承思维,许是我们遭受政治、经济、教育等各方面「去中国化」后,重新面对安邦定国的精神支架。
(作者为自由撰稿人) 来源:中时电子报 |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