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联系我们

合肥社区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查看: 13793|回复: 1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我家在合肥

[复制链接]

30

主题

0

好友

217

积分

中级会员

Rank: 3Rank: 3
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5-5-20 21:09:45 |只看该作者 |倒序浏览
本帖最后由 茉莉清香 于 2015-5-20 21:12 编辑

我家在合肥
来源:安徽日报    赵俊超   
     在合肥连头带尾生活快30年了,一直住在曾经的标志性建筑——“大钟楼”附近。此处尽得合肥之妙!

出门便是车水马龙的街市,四通八达的公交,栉次鳞比的高楼,高大挺拔的银杏,生活方便,一派现代都市气象。从熙熙攘攘的人群处,往旁边一拐,就是绿柳云杉、水色烟光的包河。站在包公祠边的曲桥上,清风扑面,如果正好赶上雨后放晴,抬眼一看,“氤氲淝水绕廉泉,岸柳轻摇忆古贤。雨过荷塘珠玑动,清风阁上话流年”,又是另一番意蕴古朴、温润淡雅的景象。动静交错,开阖自如,进退有度,是这座城市的胸襟和气度。

合肥不仅“为皖之中”,雄踞江淮之间、楚汉交接处,而且是共和国的“心腹”之地,承启东西、连贯南北。这里有徽文化的传承,也有各种文化的交融,东西兼收,南北并蓄。开明开放,领风气之先,又是这座城市的精神和气质。

一方水土养一方人。普通的合肥人十分讲究“锅不热,脸要热”,“天差地差,来人不差”,对人客客气气,宽容友善,从不排外,还喜欢帮人跑跑腿搭把手,天生一副热心肠。看到别人发了财也不眼红,最多闲谈时感叹一句“那侠们现在发大财喽! ”言语之间更多的是佩服。无论是本地人,还是外地人、境外人,在这里工作、生活或是做生意,都会感觉很舒服,也很放心。这个曾经不起眼的城市,已经与十几个国外城市结为友好城市,几乎同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有经贸往来,有近3000家境外企业在这里安家落户。

历史上有两个家喻户晓的合肥人,最能代表这方水土的独特秉性。一个是刚正不阿的宋代廉吏包拯,一个是世事通达的清代名臣李鸿章。两人相隔八百多年、性格截然不同,却有共通之处——敢想敢干,富有创新精神。在民间文艺中,当世人只能哀叹“刑不上大夫”时,“包青天”拿出具体解决方案:“龙头铡”“虎头铡”“狗头铡”。尽管把人分成三六九等,却顾全了皇亲国戚、王公大臣的面子,让与民同罪的他们死得“高大上”,死得无话可说。这个极具创意的发明,似乎可视为开了中国历史上 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”的先河。当大清的庙堂上,对林则徐、魏源“师夷长技以制夷”的争论之声还未落下,李鸿章着手办洋务、兴实业、练新军、建水师,揭开中国近代化的序幕。当然,李鸿章能做到的也只是拉开大幕,透进亮光。 “愁弹短铗成何事,力挽狂澜定有人”。无奈风雨飘摇、大厦将倾,最后只能枉叹一声,“绿鬓渐凋旄节落,关河徒倚独伤神”。

而今,正逢中华民族复兴之时,合肥创新而不空想,敢干而不蛮干,一路走来,蹄疾而步稳,不仅多项经济指标迅速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前“十强”,而且还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都市经济体。弹指之间,古老的江淮小邑,已经蝶变成现代化的大湖名城、创新高地,“肥”甲一方、天下共“肥”的宏愿近在眼前。可能这便是“合肥”的意蕴吧!

怀抱大巢湖,背靠大别山,我家合肥,正怀揣着一个梦想——一路向前,建设大湖名城、创新高地。


分享到: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
分享淘帖0 收藏收藏0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合肥社区     

GMT+8, 2024-4-26 01:16 , Processed in 0.093981 second(s), 21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2.5

© 2001-2012 Comsenz Inc.

回顶部